媒体热度对心理咨询行业的影响

2014-10-29 18:45:32515

最近心理咨询这个名词越来越常见于媒体,关于这个现象我有一些感想。
 
 
首先从我自己的经验出发。当人们知道我要行事心理咨询工作时,反应是相当的两极化。第一种就是「那是什么?」。第二种就是「哦,这个很热门哦! 有前途。」
 
这些反应相当可以代表社会对心理咨询的认识。要不然就是一无所知,要不然就认为这是一个有钱赚的新兴行业。而这样的印象多半来自媒体。
 
 
「心理咨询」这个词知名度提高是满不错的事,有需要的人会知道还有这样的资源,促进潜在当事人与咨商资源的媒合。但若媒体报导较无深度或错误引用,则会加深污名化跟标签化现象、造成社会对咨询师有错误期待,就不见得是好事。
 
 
1.媒体影响社会对咨询的认识及观感
 
媒体影响的有两个部份,一个是潜在的咨询员,一个是潜在的个案。
 
误导式的报导吸引了有错误期待的学生进入咨询中心。如果还算幸运的话,他们可能因这个错误期待增加了学习的难度,浪费力气在转折自己的心态。不幸的话,他们带着错误期待仍然通过重重考试,成为只想赚钱的心理师。
 
误导式的报导也影响了潜在个案,所以他们可能会去找某些号称咨询的奇奇怪怪的疗法,其中很多是无效或是欺骗。一阵热潮过去了,也许社会对咨询的评价就是,「只是收我的钱,但没用。比看精神科还没用。」
 
 
单一个案也许遇见一个好的咨询员,觉得很好。但咨询员若认为,我自己成为一个好的咨询员就好了,至于这个社会的现象趋势自然是邪不胜正,我管不了,也没办法。我觉得是忽略了咨询员的社会教育责任这一块。(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觉得咨询员有什么社会教育责任。)
 
其实出书,写文,演讲,带团体,座谈,都是这种社会教育工作的一部份。媒体也可以被教育,而被教育的媒体就成为心理健康在社会教育上的同盟。反之,不良的媒体若没有被监督,就成为破坏大家辛苦教育成果的「对敌」。
 
如果要说清楚心理咨询到底是什么样子,主要还是得期待心理师自己发声。(对大多记者的专业素养已经没有什么信心。)这也就是我试着在自己的网志上写一些基本介绍文章的原因。
 
 
2.想考心理咨询师的人潮
 
心理咨询师工作被媒体大加渲染之后,也吸引大量想要涌进这个行业的人。我在考心理咨询师的时候,心理咨询还不算红,每个地方都会有四五百人报考。现在似乎是越来越多人考,而且各地门槛也随之降低。愿意从事助人工作的人多是好事,但这样对于助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来说是否是好事? 对我来说还是个问号。
 
有人认为进入咨询领域的人越大量,里面优质的咨询员也会越多,功利或黑心的人毕竟占少数,会被自然淘汰。我没有这么乐观。君不见劣质媒体占满了大部份的频道? 媒体这么多,也没有因为竞争变得优质啊!
 
固然可以抱持邪不胜正,优质咨询自然会出头的想法,但这是在社会有适当辨明选择能力,适当期待的前提之下。信息的时代,除了增进自己的能力之外,适当地宣传正确信息也是很重要的。不能期待我为名山,人来就我。因为大众对于名山的判别力,很可能是薄弱的。所以,专业工作者应该主动承担社会教育的责任。
 
 
3.助人者,别让别人的眼光把你捧高了
 
「医师」、「心理师」,被这样的光环笼罩久了,助人者也可能会迷失。回到助人的本质,心理师不过是一个人,在汹涌的人世间与大家一起挣扎求活。我们只是幸运了一点,多了一股关心他人的余裕。而我们学到的知识与汲取的力量,并非可夸的私有财产。我们只是爱与智慧的集中分配者而已。共勉之。
 
 
文/赵庭正.心理师 1879俱乐部(1879计划网站引用分享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所有独家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)
 
 
 
 
 

报名1879计划,请点击我要报名

实时了解1879信息,请关注1879公众号